礼仪生活常识 篇1
站有站姿,坐有坐相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基本额素质,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做到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挺胸,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脚靠拢,脚尖呈"v"字型。女子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
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
站立时,如有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势,都会被看作不雅或失礼。
坐姿包括就座的姿势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面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女士应用手把裙子向前拢一下。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场合,或有位尊者在座,不能坐满座位,一般只占座位的2/3。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子以松开一拳或二拳为宜,女子则不松开为好。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后双腿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敞开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的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
礼仪生活常识 篇2
1.个人仪容有哪些基本要求?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WWW.myQ3.COm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体态有哪些基本要求?
(1)站姿:两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提臀。
(2)坐姿: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切忌抖动腿脚。
(3)走姿: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然摆动,脚步轻盈稳健。
不可在公共场所席地而坐。
单独用食指、中指指向他人是失礼的行为。
3.着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2)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3)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4)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5)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袋不应存放随身物件。
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超短裙、短裤等。
脖子比较短的人不适合穿着高领衫,体形较胖的人应尽量避免穿着横格子的上衣。
佩戴饰物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礼仪生活常识 篇3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提升我们的贵族气质和文化素养。在日常的社交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些重要的社交礼仪常识,以确保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更加顺畅和愉快。
首先,衣着得体是社交礼仪的基础。无论是参加正式的.宴会还是休闲的聚会,我们都应该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正式场合上,男士们应该穿着西装和领结,女士们则应该选择得体的礼服。而在休闲场合中,我们可以选择舒适的休闲装或者便装。衣着整洁、干净,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注重交谈技巧也是社交礼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应该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避免中断他人发言。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自己的肢体语言,保持自然的微笑和良好的姿势。在坐姿和站姿上,我们应该保持端庄,不要松懈或者过于拘谨。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和嘲笑他人。
另外,餐桌礼仪也是社交场合中必须要注意的方面。在正式的宴会中,我们应该知道如何使用餐具,遵循餐桌礼仪。比如,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刀和叉,不要用手直接取食物。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用餐的姿势,不要吭吃声音或者开腥味。在用餐时,我们应该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但不要过于喧哗。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礼遇。无论是和上级领导还是普通朋友交往,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要随意指责和批评。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不要随意触碰对方身体。同时,我们还应该尊重对方的时间,不要迟到或者早退。
总而言之,社交礼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遵守社交礼仪,我们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违反社交礼仪的行为往往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尴尬,甚至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遵守社交礼仪常识,以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和素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收获更多的人际关系和友谊。
礼仪生活常识 篇4
作为一名课程顾问,基本礼仪常识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素质可以为客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印象,使客户更加信任、满意和愿意与你合作。如何在工作中表现出出色的礼仪?以下是一些基本常识:
1.注重形象
作为课程顾问,你的形象代表了学校或机构的形象。因此,要注重个人形象,包括穿着、言行举止以及仪表卫生。穿着得体、整洁干净的衣服,是体现个人素质的重要一环。仪表整洁,清洁卫生也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形象可以影响到客户的第一印象,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2.查找客户背景信息
作为一名课程顾问,我们需要明白客户的需求和背景信息。在判断客户需求之前,需要知道他们的职业、年龄、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客户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因素,便于我们从语言、词汇等方面更好地沟通交流。
3.学会倾听
作为一名优秀的课程顾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倾听客户的意见,听客户谈话时需要充分关注他们,不要在谈话中打断对方,议论客户等行为,因为这样会让客户感到被忽视,进而降低我们的形象和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在倾听的同时也要进行恰当的反馈,以使客户知道我们关切他们,并且帮助他们从中发掘需求。
4.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一名课程顾问,我们需要了解教育行业、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加专业的为客户服务。我们需要了解学校或机构的课程设置、特色、优势等信息,并且持续跟进教育及培训行业的动态,了解行业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5.建设客户关系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课程顾问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建立客户的好感度,不仅要具备专业性和诚信度,还要建立企业的信誉度,树立行业的口碑。每个客户需要被看成是我们发展的潜在被动客户,让他们愿意给我们推荐新客户,并且诚恳地跟进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可以为客户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印象,让客户更加信任、满意和愿意与你合作。
总结:作为一名优秀的课程顾问,良好的基本礼仪常识可以让你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从而在行业内得到更高的反响。以上几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真正的做好这些事情,相信你一定会成为非常受欢迎的顾问。
礼仪生活常识 篇5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见面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j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郑重地;,嘴里不
6。后应双6先女士后男表示尊重与能吃任何东目礼貌地注视。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种场合打招呼。在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三、公共礼仪
(一)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想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铁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①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就座 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③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礼仪生活常识 篇6
社会生活礼仪,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涉及个人和人际交往中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和惯用形式。
作为公共生活的“通用语言”,社会生活礼仪重视小节,以小见大。从握手到称谓,从出行到购物,从着装到用餐,从使用电话到网络交流……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知礼”、“明礼”、“习礼”进而“达礼”,既展现自我的修养,又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个人仪容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握手礼
(1)握手时,伸出右手,适当用力紧握对方右手;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问候、寒暄,不可左顾右盼;应起身站立并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中,不带着手套握手。
(2)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师生之间,以老师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男士与女士握手不宜时间过长、力度过大。在多人同时握手时,不可交叉握手。不可跨着门槛握手。如果手脏、手凉或者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并主动向对方说明不握手的原因。
递接名片礼
(1)名片应双手呈递,将正面朝向接受方。接受名片时双手承接。
(2)接受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有不明之处可向对方请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随手乱放或在上面压上其他物品。
接受对方名片后,如没有名片可交换,应主动说明,并告知联系方式。如尊者、长者不主动交换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登门拜访礼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呼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况做一般了解,但不可盘问细节。如有要事商谈,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独自滔滔不绝。
(4)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5)告辞时,对主人及其在场家人的接待表示感谢。出门后,主动请主人“留步”。
如欲带其他人一同前去拜访,应事先说明,征得同意。进入主人住处后,应跟在主人身后走动,在指定座位落座,不可探头探脑甚至长驱直入;如欲参观,应在主人引导下进行;未经主人邀请或许可,不得进入卧室。
日常生活礼仪小知识四则
1、“拱手抱拳”有讲究
您知道吗?拱手抱拳也有学问。在作揖、行拱手礼时,是左手压右手还是右手压左手?答案是:
拱手礼大多数情况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
拱手抱拳看似平常,但其中蕴含很多我国的.传统礼俗。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中的节日习俗非常讲究,掌握得好能让您在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中显得更加大方得体、彬彬有礼,也能让您成为社交中的“礼仪专家”。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双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礼,既表达一种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几分传统味道在其中。殊不知,这双手的高低、左手右手谁压着谁还有说法。中国古代以左为大。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当然也有特例:在出席葬礼的时候可是右手压左手,平常可千万别搞错了。
现在,我们正站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在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今天,我们理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酒满茶半”有说道
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方式。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奉茶时应该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特别是小辈应双手接过,点头致谢。以茶待客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普遍行为,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3、“转动饭盘”有方向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转转盘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中也有学问。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为表敬意,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或长者、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慢转转盘。并且转转盘时应顺时针转动,忌讳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转转盘,或快速旋转转盘。这样不但会使其他人的筷子“落空”,也会给人一种不尊不敬的感觉。
4、“领导站姿”有学问
领导接受采访时:背手和双手自然垂放都不可取,背手显得不亲民,双手自然垂放显得太拘谨,正确的做法是左手握右手手腕置于小腹前,但也不能一直这个姿势不变,应该根据采访的内容适当做出扬手、比划、点头等动作,以加强力度,而且显得随意大方又不失风度。
礼仪生活常识 篇7
(一)个人礼仪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四)仪容
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须、指甲等。要知道,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一切。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宜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五)美发
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六)服饰
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
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不仅要考虑到时令变换、早晚温差,而且要注意时代要求,尽量避免穿着与季节格格不入的服装。
P(Place)表示场合,即穿着要应地。上班要着符合职业要求的服饰,重要社交场合应穿庄重的正装。衣冠不整、低胸露背者委实不宜进入法庭、博物馆之类的庄严场所。
O(Object)表示着装者和着装目的,即穿着要应己。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社交活动的具体要求、自身形象特点来选择服装。
⑵ 讲究协调
要与年龄、形体相协调。超短裙、白长袜在少女身上显得天真活泼。偏瘦和偏胖的人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欠美之处凸现。
要与职业身份相协调。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服饰不大自由。行政、教育、卫生、金融、电信以及服务等行业人士的服饰要求稳重、端庄、清爽,给人以可信赖感。公关小姐的服饰也不宜过分性感,否则会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伤害。政治家、公众人物的服饰往往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更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