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4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悲剧人偶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悲剧人偶读后感 篇1
又看完一篇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在一栋大宅里,十几个人物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杀人游戏,阅读过程中,思维一直跟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此起彼伏,高潮不断,扣人心弦。一直都觉得推理小说很好看,特别是破案的推理过程,在读者尚不知道凶手的情况下,跟着作者一起破案,会有一种特别刺激的感觉,谈谈这篇小说的感想。
题目叫《悲剧人偶》,是以一只人偶的视角来展开故事的,“我”是一只人偶,被人随意丢弃搁置的人偶,但是“我”看到了这场杀人迷局的全过程,可是“我”什么也不能说。
全篇小说是在一栋大宅子里进行的.,没有更广的活动范围,故事就是以一个女强人在宅子跳楼自杀的背景下开始,接连死了四个人,警察对案情无从下手,但逐渐可以确定凶手一定是宅子里的人,所以只有密切跟踪宅子里的每一个人,反复谈话调查,期待有所发现。故事的结果也是,凶手确实是宅子里的人,但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是更大的阴谋。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末尾的描写,太出人意外了,本以为杀人案已经侦破,但是一个局外人的话,却道出更为骇人听闻的真相,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的真相。
其实,真正的事实是,一些出人意料的人扮演着出人意料的角色,开篇跳楼而死的赖子是一家大公司的女强人老板,她有一个从小坐轮椅的女儿叫佳织,她的丈夫宗彦出轨秘书,她的妹妹叫琴绘,是个画家,有个女儿叫水穗,以及她的母亲静香,同时家里还有一个寄宿的研究生青江和理发师永岛,人偶师悟净。大概就是这几个主人公吧。理一下思路,理发师永岛是这家的假私生子,他跟宗彦及秘书谋划杀死了赖子,永岛又杀死了宗彦及秘书,想夺取不属于自己的财产,而后发现青江追寻真相,害怕其发现,杀了青江。读后感·诡异的是,宅子里的静香老夫人和佳织比起死去的人,选择包庇永岛,虽然没有密谋,但是一致默默帮他掩饰。后来还是露出破绽,被水穗发现了真相。
文末大家都以为这已是真相时,旁观者人偶师悟净指出,这可能是那个坐轮椅的佳织在背后操纵这一切,但是故事讲到这里,已经没有必要再深究了。“我”是悲剧人偶,但是“我”不带去悲剧。是一篇有意思的推理小说,文笔细腻,逻辑缜密,读完之后久久回味,值得一读。
悲剧人偶读后感 篇2
正能量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宏扬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有一天,我闲来无事。漫步在拥挤吵闹的人群中。突然,一陈呻吟声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原来是一位老太太在转弯时被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撞倒了。那个司机见此情景,马上从人群中开车跑了。
我望着这老奶奶,心想:应该会有好心人帮助她吧!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等了十几分钟,竟然没有一个人前去救那个老奶奶。我心里非常疑惑。
突然,我看到一个人望着老奶奶,眼神中流露出难过的心情。过了一会儿,她想过去帮助老奶奶,可不知为什么,她刚要迈出脚步,却又缩了回来。我更加迷惑了。
突然,我听旁边有人问为什么没有人救那个老奶奶。马上有人回答:“傻瓜才帮助她,等她好了万一她说你撞她怎么办。”
我听了,心里一震。难道人们就因为这样,所以才不去帮助老奶奶吗?我在此呼吁,希望人人心中要有正能量,把正能量传递下去。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悲剧人偶读后感 篇3
正能量正能量好比是一杯热茶,能给人带来无比的温暖,正能量作文。正能量也是一种美好的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日常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的人无处不在。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一个靠捡饮料瓶、废纸盒为生的老人,有一天在夫子庙的大观园景区捡废品时,发现了一个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证件,还有1900元现金。老人想,应该是哪位游客丢的,他肯定要急坏了。于是老人拿着包等了很久都没有人来寻找,他就来到警察局,将包交给了警察。据了解,老人每天的收入只有10多元钱,在面对那么多钱时,老人经受住了考验,并没有心动,而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要把包还给失主,小学三年级作文《正能量作文》。
当失主接到电话来认领时,他看到是一位拾荒老人归还他的钱物时,更加的感动,并拿出现金感谢,但老人拒绝了。警务人员问他为什么不把钱拿走时,这位拾金不昧的老人笑了笑:“不是自己挣的钱怎么能要呢?”听了老人的话,在场的所有人被这位老人感动了。因为这位老人归还的不仅是1900元钱,更是为南京这座文明古城传递出了自己的那份正能量。···· 姓 名:戴梓涵····· 指导老师:赵春琴
悲剧人偶读后感 篇4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
——题记
我曾经阅读过许多东野圭吾的小说,这周我所阅读的,便也是东野圭吾的《悲剧人偶》。
整本书以一个人偶为线索展开描写。一开始,便已介绍这个人偶会给主人带来不幸,后又以三位与其关系密切的人离奇死亡辅以证明,最终通过一系列调查,解开了这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
文章虽然是在解谜,事实上,你所看到的是另一个更可怕的谜团,在书中过半的内容上,看似已经找到了真凶,然则不是,你所看到的只是凶手想要让你看见的,是被掩饰之后的“真相”。受害者当时只是假死,以便于栽赃陷害给“凶手”,却不曾想被自己的同伴设计了,最终离开了人世,所以也导致人们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一步步把事实给推远了。
书中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利用镜子营造被害人自杀的场景。我们都知道折射的原理,想要达到“模拟自杀”效果并不难,只需要在正确的位置上摆一面合适角度的镜子,就可以让你从正东方向看到的,误认为是正北方向上看到的。
这也是我十分佩服东野圭吾的原因之一。写推理小说,首先要对整本书的事情构造非常清楚;再者要有严密的`思维,否则,就一下子被读者看出了真相;其次要对故事设下多个铺垫,利用好每一个转折点,使文章曲折离奇,出人意料;最后则是对知识的运用。东野圭吾能将这几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属不易。
在回到文章本身,我认为它传递了一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思想。我们会毫不动摇地去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从没有想过以另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没有想到这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这导致我们自己往往会变得很固执,对事物的探究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有时候也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所没看到的也不一定都是假的。
-
欲了解悲剧人偶读后感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悲剧人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