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通常会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变得更加的优秀。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教案]新人教版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设计,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教案]新人教版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设计”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谁能说说10的因数,你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1、谁来说说18的因数有哪些?
a、让学生举手回答,随意点名回答。回答完后提示:老师觉得有点乱,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找因数的方法有序些?
b、学生再次依照1*18,2*9,3*6的顺序一个个讲出乘法算式。接着追问:那18的因数就有???从1开始做手势:(1,18,2,9,3,6)有没有遗漏的呢?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3,9*2,18*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c、可是老师觉得这样子写又有点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看得更清楚些,让这些数字的有序地排列?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2、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c、对比18、30、36的因数,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各有几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2=2,2*2=4,2*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发现:这样子写下去,写得完吗?写不完,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号来表示?这个省略号就表示像这样子的数还有多少个?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Myq3.CoM好文推荐
[课件]教学设计与思考模板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栽培者,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课件]教学设计与思考模板,带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 打磨细节是完善教案和课件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如果您想要更多地了解“[课件]教学设计与思考模板 ”请务必一读这篇文章,如果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我会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基础部分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建议是:做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越慢,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个小车,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以保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使学生知道实验中的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渗透研究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条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思考问题。(摘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P123页)
如果教师仍按照以上建议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我尝试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科学探究要素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根据探究目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二、围绕探究方法:选择实验器材与设计实验过程。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时,研究某一个因素如何影响这个物理量,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只让这一因素变化,看这个物理量如何变化。本实验需控制“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这一因素不变,而让小车受到的阻力这一因素发生变化。
让小车受到的阻力这一因素发生变化,就需让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故本实验需准备毛巾、木板、玻璃三种平面。
控制“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这一因素不变。引导学生容易得出:保证小车在三种平面的初始速度和末速度都一致即可。
通过教师演示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学生容易总结出:要保证小车在三种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必须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本实验还需一个斜面。
由于小车受阻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最后都会静止下来。当小车在三种平面上静止时,它的末速度都为零。
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很容易设计出本实验: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木板、玻璃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的运动距离。
在教学中认真实施科学探究,能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从而培养学生和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案]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教案]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想要了解“[教案]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资料吧,望读者斟酌阅读有所收获。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案的编写。
一、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丰收的果园”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2。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提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小朋友去参观“丰收的果园”
2、 制作“丰收的果园”主题图课件、扁豆博士电脑动画、小萝卜、番茄、小动物等头饰若干、评比表一张、红花若干等。
3、 情境模拟一个“丰收的果园”的场景(苹果数5棵、梨树4棵)、算式水果、水果篮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趣:秋天到了,“丰收的果园”里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去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人人都来当环保小卫士好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学生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走走走走走,一同去果园……[课始创设情境,学生边表演边唱,既组织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全课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基调。]
(二)初步交流,学习新知
1、创设“动态情境”揭题,获取新知
①(播放课件:丰收的果园主题图,并揭题)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光临“丰收的果园”。你们瞧,迎面向我们走来了一队运水果的车队,它们都是谁呀?(课件依次播放小动物车队)请学生回答。
②小朋友们观察地仔细,回答扁豆博士提出的问题:①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学生回答)
②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苹果一共有〔〕筐?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3+3=9
③运梨子的车有〔〕辆?是哪几辆?梨子一共有〔〕筐?请学生上台数给大家看,并列式:2+2+2+2=8
[通过电教媒体,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巧妙地揭示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2、情境表演:认识方位
1。由两位学生扮演小萝卜、番茄进行表演
(学生甲扮演小萝卜哭着从左边上台):果园太大了,我辨不清方向了,怎么办呀?呜呜呜……
(学生乙扮演番茄跳着从右边上台):我知道,我知道,从这边看,我的右边是苹果树(右手举起一棵小苹果树)我的左边是梨树。(左手举小梨树)
小萝卜:哦,我明白了,从这里看,我的左边是苹果树(左手举苹果树)我的右边是梨树。(右手举梨树。)咦?番茄哥哥,你的右边是什么树?(苹果树)我的右边是梨树,真奇怪,都是右边怎么会是不一样的树呢?
2。质疑: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小萝卜为什么都是右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树呢?(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原来站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情况也不同。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1、看一看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咱们一起到果园四周走一走,看一看吧!小朋友们可以看投影仪上的主题图,也可以翻开课本第66~67页插图。学生观察,交流
2、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充分地说一说,并奖励他一颗“观察星”)
3、议一议
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真亮,你能根据看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适时指导
4、提一提
教师:请小朋友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一组获得的红花最多?(出示动物评比表)
① 各组派代表戴着头饰上台提问题
a小兔组,你想请那一组回答?
b熊猫组,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c小狗组你的问题提得真是与众不同……
d哪一组能回答小猴组提出的问题?他的回答你满意吗?……[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优化]
② 谁还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多的红花?
[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③结束讨论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表扬一下自己:(one two three four very very good !)
[这一环节通过“看、说、议、提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合作,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质疑中发展自我。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学生在收集信息,组织信息中,使教学内容的再创造,并成为教育资源。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达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维的,主体的,开放的思维方法。]
(四)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①游戏“摘果子”(学生在模拟的“丰收的果园”的'情境场景中进行游戏)
教师: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现了果园里的许多数学问题。瞧,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呀!小动物们忙都忙不过来,扁豆博士想请小朋友帮忙,愿意吗?(愿意)不过摘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先看看你的小组水果篮上要摘得数是几的水果,那么你就摘得数是几的水果,可不能乱摘哟!比一比哪一组摘的水果又对又多,开始,出发吧!(播放“摘果子”的音乐)
②小组商量、交流、摘果子
③畅谈收获,组织评价
[这一层次的活动具有开放性,将已学过的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的知识融入游戏中,人人参与,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合作中享受丰收的喜悦与成功,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把活动推向高潮。〕
(五)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在这“丰收的果园”里玩得开心吗?总结一下,自己有那些出色的表现,还有那些遗憾?(请学生谈一谈)
2。老师小结及课外延伸
教师: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有趣的问题……
课外延伸:外面“丰收的果园”更美,老师想请小朋友的家人带小朋友们去玩玩,看看谁能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案]《乌塔》的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教案]《乌塔》的教学设计”,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欢迎阅读为您提供的“[教案]《乌塔》的教学设计”相关资料,请收藏我们的网站给您带来最有价值的信息和动态!
《乌塔》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乌塔》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教案]历史的教学设计(篇五)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师,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教案]历史的教学设计(篇五),带给大家。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教案]历史的教学设计(篇五) ”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18——22,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不了解,经济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看图片:
[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上面汽车车标和汽车中有国产的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点介绍第三幅图:她是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披红挂彩地开出一汽总装配线,欢快的喇叭声饱含着民族的骄傲,她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第一辆“解放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呢?她今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她却见证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自主学习,理清线索]
教师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理清教材线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
工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教师引导]教师出示以下两组数据,组织学生从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1.639亿吨49% 9.3%棉130.4万吨193% 53%钢135万吨754% 46.2%煤6649万吨105% 7.4%发电72.6亿千瓦时68.1% 21.9%原油44万吨272%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教师分析归纳]
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2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板书]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a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过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b、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
[教师过渡]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板书]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学生复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毛泽东主席当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请结合毛泽东这段话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我们重点发展重工业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板书]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汽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关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案]《画风》的教学设计基础版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栽培者,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教案]《画风》的教学设计基础版,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本篇文章是编辑为大家精选的关于“[教案]《画风》的教学设计基础版”的精心整理,请您收藏此页以备不时之需。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需要注意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任务轻。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这些字很有可能在同学的姓名中也有。识字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4、写字指导:
⑴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⑵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开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1、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结合预习说说谁叫什么名字?(如果预习不充分,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可让学生马上读书找依据。)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引导认读姓名,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出示三幅画(一幅画有飘舞的旗子,一幅画有弯弯的小树,一幅画着斜斜的雨丝),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默读课文找答案。
3、在头像下一一对应贴图。
4、练读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自由组合练读、分角色练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