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圈 >地图 >教学资料 >

送别小学语文教案

长亭送别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4 作者:蚂蚁圈

相关推荐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榜样,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教案]长亭送别语文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的课堂表现会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经过严格的筛选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教案]长亭送别语文教案”,我们感谢您的支持和喜爱也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杂剧知识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怅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

【朝天子】、【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许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徐渭《南词叙录》)

三、元杂剧中的重要情节

①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②墙角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

(同上)

③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真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自持。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④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⑤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谋。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示范教案】

长 亭 送 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目标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法指导

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两种比较: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对比,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对比,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一、重点、难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梳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

【煞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

莺的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大致了解剧作及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

2.重点赏读【端正好】、【一煞】、【煞尾】和【叨叨令】等几支曲词,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长亭送别》也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欣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梳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 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醉”,写得极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人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煞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煞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时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惘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煞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5.与以上三支曲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

词,才可以称为“绝妙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没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典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典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进一步赏读其余曲词。

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一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附: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 曲词赏读

一、(【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 【端正好】:浓色重彩 以景写情

二、(【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 【滚绣球】:借景抒情 哀婉动人

三、(【四边静】至【二 煞】)临别叮咛 【叨叨令】:口语入曲 通俗真切

四、(【一 煞】至【收 尾】)长亭别后 【一煞】、【煞尾】:虚情实写 正语反诘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与前一课时的内容相结合,本课时重点赏析课文二、三部分的曲词,进一步把握曲词的艺术特色,并对莺莺这一形象作分析评价。

二、整体感知

与课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解说。

2.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寓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景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问题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体现

了这一点?

(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对比,是莺莺叛逆性格的体现。)

问题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驾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问题讨论四:课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张对比等,都很突出。)

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华美典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中的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了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讨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人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坏处,可避免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好情操道德的形成与坚守。)

课后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改写成现代诗。

2.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

3.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则读书笔记。(李文原载2000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种报刊转载,并收入《2000年度中国散文》等文集) 附:板书设计

人物性格 思想启迪

崔莺莺 蔑视功名利禄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执著追求爱情 摒弃金钱权力的侵蚀

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让爱情的人类精神之花更美更艳

MyQ3.coM强烈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这是蚂蚁圈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挑选的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文章。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完整的教案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请您把这篇文章加入您的收藏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1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家喜欢小鸟吗?如果有一只小鸟飞到你家的阳台上,你会怎么做?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阳台雨丝停在身上羽毛湿漉漉

外面拉住指了指拍了拍朝着向着

4、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三、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1、文中哪一段写了小鸟来到我家阳台上?

2、指名读第一段。

3、出示图一:观察小鸟的表现,引导想象: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会停在阳台上?

4、引读第二段,启发体会。指导朗读。

5、正在这时候妈妈来了,她要干什么?

6、自由读第三段,理解“忽然、晾着”

7、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默读第四段。引导体会:“连忙拉住”“轻声说”

8、听了我的话,妈妈有什么表现?

9、从文中“我”的表现,你感受到什么?

(1)指名发言。

(2)教师小结。

10、小鸟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1)学生读。

(2)想象:你知道小鸟想对我说什么吗?

(3)小鸟可以回家了,我是怎样与他告别的?

(4)指名反馈,齐读最后一句。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体会朗读。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身向衣

(2)左右结构:阳妈外

(3)上下结构:台家外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2

1、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坐端正,还知道了该如何举手发言。接着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听的时候,可千万别讲话,也不能走上来噢。

(出示啄木鸟头饰)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怜的啄木鸟。从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啄木鸟能飞能停,天天能捉害虫吃。我一飞眼镜就要掉,虫子根本捉不到。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天天饿肚皮。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同学们,老师今天就要教会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3、(出示投影片)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

1)身体坐直,

2)头放正,

3)肩放平,

4)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边说边指点投影)

4、教师分解动作示范

教师巡视,一一纠正。

5、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小朋友,爱读书,

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直,头正,肩要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

6、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字。写字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了,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的。

看,正确的写字姿势就是跟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1)身体坐正,书本放平,

2)手离笔尖一寸,

3)眼离书本一尺,

4)胸离桌边一拳。(边说边指点)

7、教师示范分解动作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枕虎口的位置。(教师演示)另外,无名指和小拇指钩起来,垫在中指下面。(重复两次)

8、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写字姿势要端正,

身体坐正书放平,

一寸一尺和一拳,

学好知识身体健

9、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写上名字和班级,教师纠正握笔姿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五、资料袋

古诗谜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

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

游泳稳又快。

(鹅)

千条线,

万条线,

落在水里看不见。

(雨)

[教案]九年级语文关雎教案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案]九年级语文关雎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教案]九年级语文关雎教案”主题相关内容,是小编为您呈送的,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你解决问题记得收藏哦。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 合理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精品课的关键。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1.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1.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三章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生甲: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产生无限情思,因为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生乙:第二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作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生丙: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关雎托物起兴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相思之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梦幻之乐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啊!这就是《诗经》中《蒹葭》一诗描绘的意境。根据著名作家琼瑶的作品《在水一方》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就是根据《蒹葭》改写的。让我们唱着《在水一方》,一同品味《蒹葭》的朦胧缥缈。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交流点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艰险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4.这首诗意境朦胧,画面感非常强,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

[交流点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1.《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

[交流点拨]《关雎》一诗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蒹葭景物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已追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之路: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结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景色迷离距离遥远

生命生命课文教案合集5篇


栏目小编的不懈努力确保了这个“生命生命课文教案”的质量和效果,个人使用的产品可以与朋友一起分享感觉要更好。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要内容不被遗忘。

生命生命课文教案(篇1)

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三册第23课《假如》,教材所处的第六单元,学习主题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从写作特点上看,《假如》一诗,短小精悍,每小节句式基本一样,每一个小节都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采用渐进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感悟。

故事引入。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神笔马良》。

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生字情况。

1、大家对生字掌握的真好,下面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

2、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同学们,假如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你找到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5、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了?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

生命生命课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质疑,初读课文。

(一)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

(一)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

(二)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一)引导学习第一段。

(二)品读写九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齐读写九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达的特点。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4.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九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

(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的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6.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读文。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好词语)。

7.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四、感悟“留心观察”,了解观察方法。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指导书写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五个生字,重点指导“醒”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积累语言。

出示一天之内,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合作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

4.指导朗读,在读中引导体会设问句写法的好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抓住“刚刚””“大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回顾全文,学会观察。

(一)理清文章顺序,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简要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回顾全文,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

(三)指导学习书写“播、湿、娇、嫩、强、适、昆、修、致”9个生字。

(四)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钟”。

生命生命课文教案(篇3)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提示课题。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于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于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生字: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航(航行)咧(咧嘴)。

搜(搜集)嘶(嘶哑)抗(抗争)冽(凛冽)。

瞄(瞄准)桅(桅杆)唬(吓唬)鸥(海鸥)。

描(描绘)脆(干脆)虎(老虎)欧(欧洲)。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生命生命课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燕子》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写景状物的精读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构成了课文的四个部分。所以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二者相互映衬。

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同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也比较突出: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有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燕子飞行,用“斜着身子”、“掠”、“表现其矫健轻快,“一转眼”表现迅速疾疾轻轻捷,用“横掠”、“粘”突出敏捷轻盈;写憩息,作者展开联想,把它比喻成五线谱上的音符,十分贴切而又传神,从而把燕子写得栩栩如生。

另外,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加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加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到过的燕子的样子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身的话勾勒燕子的形貌,能让学生带着情趣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查。

1.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间以段落为顺序,小组长检查读文情况,注意订正字音。

3.每组相同组号的同学或者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

4.检查下列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带生字的词:唧唧、横掠、荡漾、倦了、几痕、五线谱、演奏。

单个的生字:唧、掠、漾、倦、痕、谱、奏。

要理解的词:俊俏、聚拢、生机、横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

顺势指导“倦”、“痕”的书写,“倦”中的卷不要多横或者撇不出头,“痕”别把病扇写成“广”字。

5.再次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中年级对生字的读音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但一些读音还达不到准确,还得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才能把音读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还很浮浅,不能很好地形成解词技巧,所以适当地渗透一些解词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词能力;指导检查读文的过程要扎实,才能更好地完成正确、流利地读文的课程目标。)。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思考: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课文脉胳或者粘连自然段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质疑。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深读感悟。

(一)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从整体入手,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自学交流。

1.出示感悟题:为什么说燕子“为春光增加了许多生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然后带着自身的感受读一读。

2.个人自学。

3.小组交流(组长组织,要有顺序地交流与补充,达到交流中有吸收,有提高。)。

4.全班交流(小组为主要汇报交流阵地,其它组员补充;也可以教师指名让学生交流,其它人补充。)。

预设一:

当学生谈到第一自然“我非常喜爱小燕子的外形——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点击电脑课件,通过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课文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指导写法: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可以抓住外形几个有代表的部分来写,从写部分特征再到整体特征,能把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传神。 (3)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预设二:

当学生提到第二自然段中“燕子飞来的季节——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想象扩展:细雨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当它打在人的身上有哪些感觉?请你说一说细雨的形态和触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说,师生点评。

(2)理解“赶集”、“聚拢”。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赶集时的情形,体会“赶集”、“聚拢”的意思,体会把春天的花开草木,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成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的气氛。

(3)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引导得出:从部分到整体,从分到总的写法。

预设三:

当学生谈到第三自然段“燕子飞行姿态——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体会“唧唧”“一转眼”“掠”、“沾”用词的准确。

“唧唧”说明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一转眼”说明燕子飞得速度快;“掠”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的情景;“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可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

(2)指导朗读。

预设四: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燕子停歇——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换词品析,出示课件。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条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引导体会:“几条”、“几根”能过于真切,显不出电线的、蓝天的旷远;而“几痕”能地表现出细细的电线在空中的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再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电线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与五线谱比较,这样比喻的好处;还要体会燕子与“音符”的关系,让学生说一说这样进行比喻的妙处。

(2)引导想象:“赞歌”在唱什么?感悟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提高学生感悟及朗读能力;通过理解内容,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能让学生把话说得形象、具体,便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有效练习。

课件出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按照“从部分-整体”的写法,从“小白兔、喜鹊、大柳树、冬天”中任选其一,写一作文片段。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写作,每课一个写作方法,让学生按照写作方法练习写片段,能够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拓展阅读。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生命生命课文教案(篇5)

一、复习导入

二、切入课文内容,朗读理解感悟

1、联系生活,自读自悟:

出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积极向上一面的动植物图片

引背“求生的飞蛾 生长的瓜苗 律动的心跳”的片段

看板书,运用“ 的 ”进行概括动植物的图片

2、全班交流,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

(“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升华情感

1、感受杏林子的一生,引起共鸣

2、深究最后一段:质疑——释疑——训练朗读——指导积累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拓展阅读,深化“生命宝贵而美好”

2、推荐书目: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生命生命》……

四、分层布置作业。

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读一读:可以读老师推荐的书,也可以读与本组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

[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囚犯”

“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了不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引导在读中质疑,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并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重点段落,领悟童话的内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效果很好。

精选阅读

本文来源://www.myq3.com/m/2224.html

  • w
    [课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篇二)

    发布时间:2024-02-27

    以下是关于“[课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篇二)”的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文字。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 刚跟《山中访友》过完招,接着便是更难上...

  • w
    [教案]《羚羊木雕》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05

    作为一名授予学生知识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般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安排,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在写自己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羚羊木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

  • w
    [教案]《海》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2024-04-07

    作为一名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计划,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海》教案模板”,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是不是很多人对“《海》教案模板 ”有些疑惑呢为您一一...

  • w
    [教案]音乐过端午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教案]音乐过端午教案”的优秀文章,请注意这篇文章仅作参考阅读。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学策略的调整需要根据学生反应多样性的特点。 主题:音乐过端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2.学习《荷叶...

  • w
    [教案]诗词教案其三

    发布时间:2024-03-14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节奏。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诗词教案其三,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小编带来了充满新意的“诗词教案其三”,强烈建...

  • w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4-03-22

    作为一名教育引导学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介绍“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 w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8篇

    发布时间:2024-02-04

    很多人都有写心得规划总结等文章的经验,范文在学术界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学习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掌握各种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要是您需要再次浏览此页请立刻收藏!...

  • w
    [教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思考篇二

    发布时间:2024-02-22

    探索“[教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思考篇二”的内涵让我们一起看看背后的故事。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希望您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一些灵感! 一年级要求学生的识字量特别多,识字教学又是整个小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