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引导学生的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就要认真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虞美人》教学反思(一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教师的行为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现在的教师都习惯于带着教案授课。教案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提供了帮助,希望这份“《虞美人》教学反思(一篇)”能够带给您更多的收益,感谢您来到这里我们将竭尽所能为您呈现最棒的内容!
选择《虞美人》作为本次公开课的初衷是,它李煜的名篇,篇幅虽小,却内涵丰富。这是李煜亡国后的作品,词风哀婉、缠绵,抒情大胆直露。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李煜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词作家,还是一名修养极高的艺术家。李煜的词虽然不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因为他敢于真诚、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愁苦和哀痛,在艺术上往往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他的词仍然不失为精品。学习《虞美人》重在体会词中流露的凄婉、哀怨、忧伤的情绪,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巧妙地将抽象的愁苦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抒情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在诵读,用各种诵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词的艺术魅力。我结合这首词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这课的教学。
公开课结束后,在本组教师以及各教研组长的评课中,我对这节课做了以下总结。
先来说一说设计这节课呈现出的优点。
一、以“愁”导入,把“愁”贯穿始终,让学生反复体会并比较。
二、各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由为何愁引出世代背景,公元975年,宋兵攻入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实际上犹如囚徒一般。987年的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在寓所演唱,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这就是《虞美人》。然后引出为何此词会招来杀身之祸,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并用反复读去体味。接着学生讨论李煜是如何表达愁的,进而引出意象的分析,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李煜愁的情感。正是如此,李煜才吟出了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再次品味名句,并启发学生从修辞等方面深入思考。最后进行课堂拓展,引入项羽,契合《虞美人》词牌名的由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同为末路王侯,为何两人的作品风格有如此大的差异。并由此为小结,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从而结束本课。
三、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积极活跃,学生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维想法。
但是本节课依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对于学生回答“借景抒情”,没有很好的引导,没有很好的将之与意象的关系进行链接。
二、提问方式有些单一,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发挥,另外,提问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个别活跃学生有重复提问。
三、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方面不是很娴熟,没有很好的处理导学案和课件的关系,导致导学案有些被架空。
四、读的不够充分,要给课堂瘦身,把读多多融入,反复读,一品一读。
五、讨论方面,没有给学生要求讨论的时间加以限定,如果限定,效果会更好。
六、课堂结束部分,可以放配乐演唱,这样课堂才会余味无穷。
总之这节公开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特别是课改后,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是我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逐步完善对导学案的使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Myq3.CoM好文推荐
[课件]数控教学反思篇一
作为一名教育引导学生的教师,正式教学前就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课件]数控教学反思篇一”,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为了让您的需求得到满足小编特别制作了这个“[课件]数控教学反思篇一”。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 详细的教学教案有助于对授课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规划。让大家都能拥有这个好处吧与朋友们分享吧!
传统的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课程主要是学生先进行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各类型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在第二学期进行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学生获得对数控车床感性认识,基本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数控车床典型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并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零件。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因为没有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理解较费力,学习进程缓慢,在第二学期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时,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理论知识容易遗忘,需要老师大量的时间进行编程理论的复习,造成学生实际教学数控车床操作练习时间减少,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
那么这学期我们就是针对这样一个弊端,对于数控课进行了一个教学改革,我们采取教学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节理论课,后接两节实践课。
从这两个月的时间下来,这个方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学生对于编程指令的掌握要比以前要好很多,因为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指令,而且不容易遗忘。
其次,学生对于刚学的指令能够马上得到验证,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控车的学习兴趣。
再次,分组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能够给学生以一个既定的目标,()使学生对于完成目标的渴望更加强烈。
以上是数控课教学改革后的一些显着的优点。但是,这两个月下来,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缺点:针对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理论课上完后去直接上实践课,学生可能对于指令的掌握还不是很透彻,导致对任务的完成到来很大的难度。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基本上很少有大量的时间让给他们来进行实践操作,基本真正的操作都是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导致可能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避免这个缺点,能更多的抽出时间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真正的学到东西。
[教案]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篇)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教学时需要撰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计划,可以保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教案]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领略韵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现实意义。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以及了解韵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文学圣地一日游
阅读下面两副对联,说出其中的两位历史名人分别是谁?这里有两处文学圣地,你知道吗?分别在哪里?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体寒衣不失天下之怀。 (杜甫)
陋室有德馨,刘梦德安贫乐道不改高洁之志。刘禹锡
2、课外拾趣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二、知识抽查
1、你知道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和in韵
3、“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4、古代诗人被称为诗豪的是谁?刘禹锡
5、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三、初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词。
2、划出朗读的节奏。
1.辨音识字: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hónɡ rú)西蜀(shǔ)何陋(lòu)调素琴(tiáo)
2、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欣赏名家朗诵,并试揣摩朗诵的技巧,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
4、各组推选一位实力最强的一位,代表本组进行朗诵比赛,朗诵内容《陋室铭》。
四、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论。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而质量高!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效果检测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遂以名楼卷卷有爷名
是:斯是陋室是吾剑之所从坠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2、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研读课文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10小结课文
六、迁移拓展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怎样来劝告他。
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你好,我觉得你这个铭文写得很有文采,看出你语文基础功非常好,这一点我真是自愧不如,不过这种对待学习的思想我却不敢苟同,我们学习既不是为文凭、也不是为别人学,而是为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面教学反思精选
教师作为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一般会被要求有写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一面教学反思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面》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描写鲁迅的第三篇文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一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深情回忆,饱含着作者对鲁迅的崇敬、爱戴之情。文章叙事具体,文笔细致,尤其是对鲁迅外貌、神态上的特点反复描摹,映衬出鲁迅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和为国为民的广袤情怀,表现出作者对鲁迅的深刻印象和无限追思。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学习本课时,目标定位在体会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伊始,先由学生参照连结语中的提示充分地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交流时基础不好的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老师没有着急,又叫一名学习好的学生起来汇报,这名学生能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并有效回答,使教学流畅进行。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并进行批注。当学生思维深入、思考成熟时,教师让学生交流,学生能找出三处重点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体会他的“瘦”,感悟鲁迅置健康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能通过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但文中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词语学生找得不太好,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但我想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课前设计时,教师想注重朗读,读悟结合,但由于学生汇报耽误时间较多,朗读训练进行的较少。但不管怎样,本节课学生在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领域还是有收获的。课下我认真进行了反思,课堂中的失误主要是学生预习不到位,教师调控不灵活,教师平时对文本自我解读较多,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较少,使学生对知识不能内化,当学生“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时,就高耗低效。